漫谈方言(一)
这是我最近最想写的一个系列文章了,由于前一段时间突如其来的兴趣,了解了许多声韵学的知识,并仔细体会了几种方言的声韵规律,很想尽快分享出来。
序——兴趣的养成
我对方言的兴趣大概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。因为在武汉读书,我每天都可以听到同学说地道的武汉话。武汉话说起来十分豪爽洒脱,同时又带着点娘娘腔,当时我很喜欢,很想能学会。于是我经常琢磨武汉话与我熟悉的仙桃话的音调有什么不同(根据已掌握的方言来学习新的方言,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)。很快我就发现了最基本的从普通话、仙桃话到武汉话的三个声调变换:
普通话 | 仙桃话 | 武汉话 |
---|---|---|
去声 | 阴平 | 阳平 |
上声 | 阴平(音调不随时间变化,但音高是普通话中三声的最低的位置) | 阴平 |
N/A | 入声 | 轻声 |
注: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,分别是我们熟悉的一声、二声、三声、四声,但前面的名词更为标准。
上述表格这种描述方式是非常不准确的。我们应该使用五度标记法来准确地描述音调。
当时上高中,我也不知道有入声,但已经感受到了仙桃话的好多发音都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声调,武汉话也有与之对应的很低的音调(轻声),所以在当时也总结出来了。 轻声在武汉话中音调很低,可近似认为是把上声读的很快时的音调。
有了这个标准,我就发现我可以像模像样地说一些简单的武汉话了。如:
“你吃饭了吗?”
“利启烦乐骂?”
其中吃是入声字,在武汉话中就发为类似“启”的轻声。
然后我发现,有些句子中字的读音,不是像上面的规则那么好确定的。它们的音调会与上下文有关,也会与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义有关,甚至会与发音人自己想表达的情感有关。所以音调是非常灵活的,这也是我觉得一门语言/方言最有意思的地方。
后来整个高中,以及大学前三年,我也就止步于此,没再进一步了解有关方言的知识了。
直到今年,不知是哪个因素触发的,我把8年前的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再次看了一遍。除了电影本身带来的感动,电影里的老南京话深深地吸引住了我。我觉得它比武汉话更好听。南京话我们之后再谈,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先介绍一些基础概念
基础知识
“腔”的表示:汉语拼音方案、国际音标、南京官话拼音方案
在这一小节里我们只讨论如何表示“腔调”中的“腔”,而不区分声调,也就是说我们只考虑声母韵母。
上面的小标题列了三个平行的概念。这三个名词都属于标音符号。标音符号就是指用来标注文字的发音方式及语调的一组符号。
汉语拼音的不优雅
我们应该都是从小被教汉语拼音长大的。显然汉语拼音用于普通话教学应该没什么大问题,但若是为了细致区分一些元音音素(音素可以认为是最小的可分辨的发音单元。如“好”就可以认为是[h]。当然[a]、[o]可以一起被认为是一个双元音,但这里我们是在辨认音素,所以还是把它们视为两个音素),汉语拼音描述地就不准确了。
最典型的问题可由如下三个字的发音来说明:
-
“记”的元音音素,用国际音标表示,应是闭前不圆唇元音,国际音标字母为i。汉语拼音使用的字母也是i,这个没毛病。
-
“自”的元音音素,用国际音标表示,应是闭央不圆唇元音,国际音标字母为ɨ。汉语拼音使用的字母仍是i。
-
“知”的元音音素,用国际音标表示应是闭后不圆唇元音,国际音标字母为ɯ。汉语拼音使用的字母还是i。
这么看的话,汉语拼音好像不严谨了,但它自有解释:汉语拼音方案里搞了一个说法叫“整体认读音节”,意思就是规定了几个特例,说拼音zhi,chi,shi,ri中的i就是要发国际音标的ɯ;ji,qi,xi中的i就是要发国际音标中的i。这样就严谨了。
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汉语拼音不是一个优雅的方案,正是因为上述的:一个拉丁字母在一套方案里的发音,居然有多个,还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,太不讲道理了。当然,当时制定汉语拼音时,也有当时的困难:当时没有电脑,只有打字机,其所支持的编码估计只有ASCII,所以用于编码拼音的字符基本就限定在了26个字母。而26个字母中根据习惯,大多数字母都要来表示辅音,剩下能做元音的就只有aoeiuv,然而汉语的元音音素是不止这些的,怎么办,只能复用呗。
国际音标
接下来再简要介绍下国际音标。大家应该都在英语课中接触过国际音标,但也许没那么重视(毕竟高考不考),但如果你是把英语当作一门要掌握的语言来学,而不是因为要考六级、GRE而学,那么国际音标还是很有用的。毕竟,你有听说过学汉语不学拼音的吗?国际音标就是英语的拼音。
话虽这么说,英语只用到了国际音标的一部分元音和辅音音素。国际音标里还有许多音素是用来表示其他语言的发音的,如上文提到的ɨ和ɯ。
国际音标有一个很优雅的原则:每一个可分辨的读音(或音素)都得用一个符号来表示,也就是说,一个符号,只能表示着一个发音嘴型(对应元音),或者一个基本的调音动作(对应辅音)。如果某个发音包括了多个嘴型(如“破”),那就必须用多个符号来表示(“破”的音标是[puo],使用了uo两个符号来表示元音部分)。